
根据学院教学工作安排,2021年3月16日下午,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初专兼职教师大会在铁道馆206召开。教务处处长张艳华主持会议,并总结了假期完成工作,对本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假期期间,教学工作完成的重点任务及取得的成效包括:
1、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完成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省级培训基地申报和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承办校申报工作。
2、职教所、教务处、质监处、科研处等教学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学校申报工作。
3、完成2021年学院新增专业(方向)申报工作。2021年学院拟新增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机械工程系)、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电气工程系)、物流工程技术(管理工程系)三个新专业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辊压方向)。
4、完成辽宁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申报工作。学院申报了智能制造培训与技术展示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高铁综合维修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5、学院申报了六项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成果,5项获批一等奖,1项获批二等奖。铁道工程系丁洪东老师主编的一企三校校企合作教材《动车组客服设施检查与维护》获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管理工程系运营教研室教师团队申报的《接发车工作实务》课程被列为辽宁省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上线课程,全省职业教育首批上线课程仅涉及17所学校的46门课程。
6、组织教师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9项、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学项目4项、获批省职教学会科研规划项目8项。
本学期重点工作包括:
1、期初阶段开展好三周的线上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线上线下有效衔接。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尤其是做好实训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学生返校后上学期数学、英语期末考试组织工作,做好上学期不及格课程补考工作,做好本学期课程重修组织工作。做好18级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检查工作,加强安全教育,跟踪学生具体实习情况,及时准确填报实习台帐,有效处理应急问题。
2、按照沈局相关业务处室及学院有关要求,做好沈局2+1学生的理论教学及岗位实习组织工作。
3、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打造劳动教育特色校。
4、积极备赛参加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组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培育团队,组织教学能力专项学习培训,加强备赛课程团队建设。力争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5、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以满足需求为目标,根据专业领域和课程特点,从体现能学和辅教的功能出发进行精品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应用与共享。年内力争建设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不断提高上线课程数量。
6、推动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实训基地二次开发工作。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上,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平台、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仿真实训基地。
各专业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开展实训设备的“二次开发”工作,有效解决仪器设备与教学改革、技术进步相脱节的问题。
7、继续推进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试点经验。
8、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动书证融通、成果互认工作的实施,建立1+X证书学习成果转化机制。相关专业积极与第三方评价组织协调,加快推进1+X考试基地建设,力争实现5个以上证书的校内考核(焊接、检测、电气装调、运营)。
9、推进教材改革,开发新形态教材。立足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标准,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材,校企双元合作,共同开发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年度内每个专业至少完成1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工作。
10、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将建设2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学院将对照标准积极开展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1-2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在2020年物流专业参与省星级评估的基础上,其他专业对标星级专业、卓越专业评估标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11、全面做好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