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线上教学进入第二周,每天教学平台上各种教学活动数据的变化中,每次学生信息反馈调查问卷数据的梳理中,一组组数据背后呈现的是老师们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的务实工作作风,是老师们以学生“学有所获”的教学意图。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数据下优质的教学质量。
数据下的教学质量之学生们在做什么?
机车18-1班刘鸿瑜同学正在模拟演练“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解锁操作——人工引导”。同学们通过杨春燕老师《行车安全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两周的线上学习,从零基础开始,达到了基本掌握“一企三校”技能大赛试题—— “人工引导”解锁操作要领。
动漫18-1李少普同学在蔡靖老师《角色动画1》线上学习中,根据每节课老师的资源和讲解,制作角色动画案例,能做到动作协调,自然流畅,有重量感,蔡老师评价他已初步达到了动画师岗位的基本要求。
城轨车辆19-1班王荣群同学在刘畅老师《英语2》线上学习练习对话中,拟定了一个恋人约会、男方迟到向女方道歉的场景。他不仅英语表达准确,而且为小视频添加了字幕。他一个人分演两个角色,用帽子的黑白面来体现不同的人物,还准备了“项链”作为道具,表演得活灵活现,非常入境。
机电18-2班李诚铭同学在李敬新老师《运动控制技术》线上学习中,针对老师授课内容充分利用家中现有资源,自行搭建了运动控制简易平台。他根据每节课老师的资源和讲解,结合自制平台进行试验和仿真。该同学的这种做法也为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训讲解资源,为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电气19-1、铁道通信19-1两班学生,在刘玉春老师《数学2》线上学习的第四次课中来了一次集体晒学习笔记。65名学生中大多数按要求完整地整理了重点知识和习题。
数据下的教学质量之为什么要让学生这么做?
符合行业要求:管理工程系谢婉泽老师的《铁路客运工作实务1》课程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在运营教研室主任黄丽学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调整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收集沈阳地铁等企业站务员、售票员等客运岗位岗前培训的相关资料,与已有资源一起重新进行分类整合,建立适合线上教学多种形式的客运应知应会的技能训练题库,通过云班课测试检查验收,使学生在线所学与现场所用保持一致,产教融合、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符合大赛要求:铁道工程系刘立东老师的《技规》课程完全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2+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和沈阳分公司职教处、机务处定于6月份举行技规“一口清”大赛的要求进行。通过测试、轻直播、作业模式对学员技规“一口清”进行一对一考核,学员每日坚持录制短视频上传,教师认真检查,为在即将到来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
符合考证要求:电气工程系王盈老师的《信号工》课程结合铁路中级信号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让学生达到从事铁路信号相关设备安装、维护、维修及改造工作的水平。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研讨,将教材与信号工考证参考书相结合,建立适合线上运行的信号工应知应会技能训练题库,并通过云班课阶段测试进行验收,保障学生顺利通过本学期进行的中级信号工技能鉴定考试。
持续思政融入: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夏文义老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第二讲中选用了疫情期间的一张图片“2020年,感动中国最美画面”,通过分析这张图片来开展本次教学,并在作业设计上继续延用这张图片,让学生谈谈画面中体现了哪些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数据下的教学质量之老师们在做什么?
“挑”:老师们为了达到让学生“学有所获”的目的,在资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是有用即可,而且要精心挑选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富有有时代气息的优良资源。如:机械工程系韩涛老师的《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这门课中就根据当前热点,引入口罩生产过程中焊接技术的应用。
数控工程系刘莉莉老师的《数控自动编程技术(数车)》课程,是一门数控技术专业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理论部分原计划是在机房进行的软件操作,针对该课程授课内容,刘老师下了很多功夫。她对每个教学知识点都录制一个小视频,每个视频大约3-5分钟。目前,在前两周的教学内容中共精心录制了55个视频,
“关”:老师们一直在关注着每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机械工程系霍仁杰老师在《焊接技术及质量检测》课程的轻直播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不懂之处点赞进行标记,来关注学生是否理解。
电气工程系王英奇老师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与编组站》课程中,通过云班课的作业评论、测试评论的功能,在师生之间多次展开火热的讨论答疑。
外语教研室韩飞老师在《英语2》班课里利用通知功能,对前一天学生的表现做总结。利用私聊功能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好或者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
思政教研室薄淑芬老师针对共教9个平行班的情况,在常规教学班课外还成立了学习交流班课,班课成员包括所有任课教学班的学委和课代表,共计17人。薄老师通过答疑讨论,问卷调查等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心声。
“建”:老师们一直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结合“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3月9日,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近50个班课,约3000名学生在线上参与了关于疫情防控的热烈讨论。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大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和教育作用都融入到了课程当中。如伍玲瑶老师在课前通过在微博上与学生互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收到了上百个点赞,培养了学生在面对负面舆论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研室将体育教学进行了延伸,不仅鼓励学生号召家人参加体育班课,同时结合思政育人教育,本周为学生分享了疫情期间的“逆行者”钟南山院士的锻炼经历,让学生们懂得体育精神是铸就个人品质的组成部分。